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省内新闻 >

张立辰艺术馆26日开馆



2016-03-29来源:
责任编辑:王洁

张立辰艺术馆26日开馆

张立辰艺术馆即将开馆。记者 仲冬竹 摄

张立辰艺术馆26日开馆

张立辰(中)与工作人员一起布展。记者 仲冬竹 摄

要数徐州最美的道路,珠山路绝对算得上其中一条,山、水、石、花,一路走来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南走,经过沉水廊道后再往南约200米的距离,一处工地正在施工,这是我市2014年度城建重点工程珠山艺术街区项目的施工现场。

该艺术街区占地面积约为19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主要包含艺术馆区、艺术家宾馆区、旅游文化商业街。

据了解,珠山艺术街区在建造上,充分利用珠山和小南湖的生态环境,整合区域结构。同时,建筑物高度全部控制在18米以下,避免建筑物对山体的遮挡,形成山体、水体、街区完整的生态网络。在建筑表现上,将现代建筑的表现手法与传统建筑格调相结合,采用素雅的建筑元素,以错落有致的空间构成组合出丰富的街景立面层次。

珠山艺术街区项目的建设是云龙湖风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丰富了云龙湖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徐州城市文化品位,也促进了徐州城市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建成运营后,将通过以文化展览、群艺表演、活动体验等多功能、多形式的方式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展现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将成为我市全新的文化交流中心和旅游活动中心。

在珠山艺术街区项目施工现场的旁边有一条向上的岔道,在岔道的尽头,一朵艺术奇葩——张立辰艺术馆,正在“含苞待放”。该馆占地面积约为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2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展厅,二层为办公区和会议室。“艺术馆设计侧重于张立辰先生的传统‘大写意’技法,将现代建筑体量,赋以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的艺术文化内涵。”艺术馆承建公司有关人士说,项目方案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徐州市新盛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将打造现代、经典、舒适的文化建筑品格。

张立辰艺术馆功能定位于集展示、交流、教育、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交流中心。项目既展示国画大师张立辰先生的作品,又能为艺术家书画创作、展示等活动提供场所,为徐州市的文化交流设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12月26日,它就将绚丽开放,迎接各方宾客。当天,将有两大展出迎接这场艺术界的盛事。

展出一:

张立辰艺术馆开馆仪式暨张立辰先生画展

地点:张立辰艺术馆

时间:12月26日上午10:00

看点:张立辰先生画展将展出约50幅作品,由张立辰亲自挑选出的不同时期的创作精品,每幅画的摆放位置都由张立辰亲自指定。作品形式有斗方、扇面、条屏,规格有5米×3米的巨幅,也有一平尺的小品,题材都是张立辰擅长的花鸟,有竹、有荷、有芦苇、有蜻蜓……此外,在一楼的文献展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张立辰先生一生的艺术经历和艺术成果。

活动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艺术馆、“彭城画派”研究会承办。据介绍,开馆当天将有很多艺术界的“大腕”云集。

展出二:

“大道传薪·祝贺张立辰艺术馆开馆学生作品汇报展”

地点:徐州美术馆(艺术馆)

时间:12月26日下午15:00

看点:张立辰先生是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家的杰出代表、中国画教育家,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曾受业于潘天寿等名师。后又转益多师,得到李苦禅、蒋兆和、刘海粟、李可染、叶浅予、吴作人、刘凌沧、启功、许麟庐、崔子范、朱屺瞻、程十发、华君武、田世光等师辈的赏识和点拨,融汇南北,兼收并蓄。1977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和中国画学院学科委员会主任。

在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张立辰先生以宏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心系中国画教育事业,身体力行,诲人不倦,在中国画教育和学科建设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以其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孜孜不倦的教育精神深得广大青年学子的仰慕和崇敬。

本次展览将展出张立辰和其100余名学生的120余幅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画,旨在展现张立辰先生从教四十年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立体呈现张立辰先生师生间如何坚守中国画的笔墨传统,又求新图变。

活动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徐州艺术馆、张立辰艺术馆承办。目前,徐州美术馆(艺术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地设计展板、装裱作品,力求精彩。

★相关链接★

张立辰艺术历程

一、早年问学(1939-1965年)

1939年,张立辰出生于江苏省沛县微山湖西畔朱阁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老九。家乡的人杰地灵给予了张立辰先天的禀赋与才华,他自幼喜爱绘画,好读书;家虽贫苦,但父母知书达理,极重视教育,秉持“人穷志不穷”“讨饭也得上学”的思想送张立辰入学受教。

解放前,幼年的张立辰几经辍学仍酷爱画画。常以“火棍头”满地涂鸦,欲学无门。1950年春,土地改革时偶见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名人的水墨写意画作,幼小的张立辰惊异于画上的水墨团团,突发奇想“墨不是黑的”,从此产生了对中国写意画的痴迷与向往。1954年读书于徐州三中,得李雪鸿先生(西湖国立艺专毕业)美术启蒙,开始临习《芥子园》、山水、树石、兰竹画法及素描、水彩等训练,背诵“六法”等画论,开始写生、创作练习。

在文化名城徐州,他常得以观摩任伯年、张伯英、钱书樵、王琴舫、萧龙士、傅抱石、陈之佛、李可染等名家书画真迹。1960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业于潘天寿、吴茀之、陆维钊、诸乐三、陆抑非、顾坤伯、潘韵、方增先等名师,筑基扎实宽厚,奠定了诗、书、画、印“四全”的观念及功技训练之道,确立了由山水转向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方向,树立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研究、传承、发展、捍卫的自觉和自信意识。对张立辰影响最大的当属潘天寿,在张立辰看来,潘天寿先生的艺术与教学思想是他后来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

二、沉潜探研(1965-1977年)

信念重树(1965-1973年)

1965年,张立辰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分配至文化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到北京又得到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吴作人、刘海粟等师辈们的赏识和指导;融汇南北,开启了他深入探究艺术的历程。“五·七”干校后期(1972—1973年),张立辰在经历“四清”“文革”和“干校”的动荡中,无法专心于艺术。然而政治的洗礼干校的磨炼,体察感悟到人生价值和大自然阴阳替变之理与艺术之美,同时常与许麟庐、林锴、邹雅、刘继卣、徐希等“人美”的艺术家探讨切磋和鼓励,从而更坚定了张立辰走艺术道路的信念。

三、蛰伏省思(1973-1977年)

1973年春,回京探亲,受时任东城区文化馆领导的张秉尧之邀,张立辰与刘汉、文国璋等一道在文化馆开办美术培训、创作班,开展艺术研讨教学活动。1974年他调任北京市73中,正值“张铁生交白卷”和“黄帅反师道尊严”事件时期,正规艺术教育模式遭到停滞,他遵循传统文化的思想,因材施教,培养了不少青年艺术人才。同时,张立辰开始反思对中国画的发展前途进行了深一步的思考。

四、1977-1986年艺苑授业

1977年,中央美院著名版画家杨先让和时任美院国画系主任丁井文因欣赏张立辰的才华,便向院长吴作人举荐,吴作人果断将他调入中央美院。在此期间,张立辰对中国画的核心笔墨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结合历代中国画学理和实践经验并在理悟潘先生所讲的笔法、墨法,笔气、墨韵,黑白观念及强其骨的“神清滞化”的理法中提出了“笔墨结构”、“中国画的用水”的观点并撰写多篇文章论述,同时贯彻到他的课堂教学,得到叶浅予国画系主任的首肯和专家及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赞同。

“八五新潮”前后,中国画界乃至整个美术界又陷入了思想混乱。此时的张立辰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国画理念,捍卫民族文化根基和写意精神,坚持正确的艺术方向。

1986年,张立辰先生任中央美院国画系花鸟工作室主任。

五、立宗弘道

1995年,张立辰又出任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担任这个主任以后,一方面继续强化前一阶段对于中国画本体的艺术研究,在传承和总结前辈的学术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十分重视以老一辈先生们的人格风范为楷模;另一方面在教学上不断加强学生的笔墨基本功训练和传统观念的确立,既坚持了中央美院注重现实生活和写生的传统,又把20世纪60年代浙江美院中国画的教学思想及其传统意识融入到中央美院的中国画教学中,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加强和提升了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思想体系基本确立,得到靳尚谊、朱乃正、詹建俊、邵大箴、薛永年等院领导和专家们的学术支持。

六、艺事展呈

张立辰作为中国画画家和教育家,近半个世纪以来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传播国内外,举办多次个展、联展与师生展。

张立辰共计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参加重要展览百余场。他将自己对于艺术传统的传承与演化呈现给世人,以自我为原点将数十年的心血和成果在全社会辐射开来,影响了几代中国画人。

七、著象立言

张立辰沿着潘天寿先生理行双证的治学之路和学术思想,对于中国画尤其是笔墨语言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中国画的核心问题做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相继提出了“笔墨结构”“黑白韬略”“两度神化”、笔墨的“意象造型”“写意精神”等画学思想,此外对中国画中“用水”及“指”(指头画)“笔”画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些思想不仅在他的创作与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还隐现于他所撰写的大量相关书籍、文章、随笔的论证与阐释中,在画坛与学界广受关注,成为当代中国画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八、桃李天下

张立辰作为教育部直属最高美术学府的资深教授,除了从事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之外,还陆续开办了多种形式的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和博士课程班,不辞辛苦、奔走呼吁,汇集整合南北学术资源和全国国画界理论界名师投入教学,并同时培养了年轻教学骨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他教授的留学生也遍布世界各地,从印度、韩国、日本、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到奥地利、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秘鲁等,弟子如桃李。
 

------分隔线----------------------------
上一篇:徐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成立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