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争鸣评论 > 艺海拾贝 >

父亲,在淡泊中成就辉煌



2006-09-21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陈修范

父亲任国立艺专校长时经费不足,把个人卖画的钱全部投入校舍的基建;面对反动政府迫害进步学生,父亲愤然辞职,以示抗议;他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图案教材,创办了第一所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的学馆;他为南京云锦研究所的成立、为苏州刺绣艺术的提高、为无锡泥人、常熟花边、扬州漆画的发展,均付出了非凡的努力;他在不惑之年才专研工笔花鸟画,感物而动,动而生情,开创了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先河……

今年是亲爱的父亲诞辰110周年。转瞬之间他离开我们已四十四年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常常展现在我的眼前;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不断地激励我奋发前进。

1896年9月14日,父亲诞生在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今慈溪市所在地)一个兄弟姊妹众多的大家庭里。自幼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因家庭经济不景气,靠自己的艰苦拼搏,走上了艺术之路。在他不算长的六十六年生涯中,他把全部身心奉献给了祖国的艺术事业。在教育、工艺、绘画诸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父亲毕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1916年正当他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就开始了教学生涯。除了赴日深造5年外,从未离开过教学岗位。先后任上海东方艺专、上海艺大、上海美专、立达学园、广州美校、中央大学任教授、科主任及国立艺专校长等职。建国后,任南京大学、南京师院教授、系主任及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所开的课程高达十四门之多。这在高等学府中是罕见的。而且每门课程他都精心钻研,别有建树。他的讲稿、讲义及有关论文,仅从现有的遗稿来看就有数百万字之多。他先后出版的著作,也多是从教学讲稿中加工整理而成:《图案讲义》(1917年)、《儿童画指导》(1927年)、《色彩学》(1928年)、《图案法ABC》(1930年)、《表号图案》(1934年)、《西洋美术概论》(1934年)、《儿童画本教授指导》(1934年)、《艺用人体解剖学》(1935年)、《图案教材》(1935年)、《中学图案教材》(1935年)、《图案构成法》(1937年)、《西洋绘画史》(1940年)等等。这批书籍至今仍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他撰写的有关美育论文有《如何培养健全的国民》《儿童图画教育的研究》《欧洲美育思想的变迁》《李希德华尔克之艺术教育论》《谈美育》《人类的心灵需要滋补了》《艺术在非常时期》《艺术对于人生的真谛》《希望注意艺术教育》等。他非常强调一般人应该要有艺术修养。他说:“人而无艺术的修养.无以名之,名之日‘废人’,所谓废人,并非五官四肢缺了一端,而是缺少了一点‘人格’。人而无人格,就丧失了人的本来面目,即是仅留形骸,而他的生命已经枯竭了。没有人格的人充塞于社会,于是几乎社会就被遮上了一层黑幕,虚伪、欺诈、掠夺、凌虐,种种罪恶就层见迭出,国是以人为本的,人而如此,则其国焉得不乱,焉得不受人之欺。”他断言:“人能以艺术的精神去领略一切,便是保持着自己的人格而为纯正的人了。如此,则人之所作为,断没有不成就的。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民族,也自然繁荣了。”(《艺术在非常时期》)这些在抗日战争时期说的话,今天读起来仍感到非常贴切。

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是1942年,父亲出任国立艺专校长。那时我才八岁。记得开始父亲是不愿接受的,但一旦受任,便全力以赴。当时国难当头,后方重庆,万事皆难。为了改善教学环境,他把学校从偏僻的青木关迁到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的盘溪。校舍不足,上面不拨经费,他便把个人画展卖画所得资金全部投入了基建,营造简易用房四十余间,使校舍初具规模。父亲的办学方针是“求良才、实课务、除积弊”。先着手聘请了一批名师,从贵州请来了好友丰子恺任教务主任,黄君璧任国画科主任,秦宣夫任西画科主任,王道平任应用美术科主任,傅抱石任校长秘书兼中国画史画论教授。并拥有黎雄才、张书旂、李可染、吴作人、李超士、关良、蒋仁、丁衍镛、胡善余、吕霞光、邓白、赵无极、徐文坚、李毅士、周绍淼、刘开渠、王临乙、常任侠、史岩、岑家梧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使学校声望大大提高。可以说是抗战时期国立艺专教学阵容最盛时期。由于父亲的艰苦办学精神和谦虚诚恳的工作作风,使原来由于多校合并而动荡不安的国立艺专,出现了全校师生真诚相处,团结安定的局面,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由于工作的辛劳,他身患病痛,仍每日去校工作。直到反动政府下达密令企图迫害进步的爱国学生,父亲出于爱护青年,反抗暴政,拒绝执行,遭到百般刁难与威胁的情况下,才愤然辞职,以示抗议。父亲任国立艺专校长之职仅一年零九个月。时间虽然很短,而成绩斐然,正如陈振濂在《论陈之佛在国民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所说:“天下动荡、战事频起,颠沛辗转是外部原因。而当时政府中人事复杂,影响国立艺专的正常教学。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以至陈之佛不能一展其在美术教育上的宏大抱负和出众才能。”“倘若太平盛世,陈之佛在国立艺专可实施、推行的美术教育思想或许会有相当的规模。”可惜时光不能倒流。


建国后,父亲的教学热情更为高涨。敬业精神更令人敬佩,无论在南大、南师、南艺;无论是当普通教师,还是身为院系领导,他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记得1958年在他出国访问期间得悉,被调到南艺担任副院长工作。回国后,二话没说便走马上任。南艺是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上海美专、苏州美专和山大艺术系合并成立的。情况比较复杂,他深感责任重大,便竭力加强与广大师生的联系,团结大家,同心协力来办好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美术系增设了染织、装潢两专业:兴办了工艺美术专修科和附属中学。在学习上他倡导“三严”和“五多”: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多想、多问、多看、多记和多画。他讲授课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诱导启发,引人深思。对待师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和高尚的师德,博得了人们的称道和钦佩。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艺术水平和设计能力,分别组织师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在他主持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布置工作时,吸收教师和学生一同参加工作,作出了很好成绩。在为国庆十周年创作献礼作品时,他带头苦干。绘制了三幅大作品。他的这些行动大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的创作与教学热情。教学质量迅速提高,社会活动成绩突出。1960年学校被省里评为先进单位;父亲也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工艺美术也是父亲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早在20年代未,30年代初,当我国新兴工艺美术尚处在萌芽时期,他就呕心沥血地为这座宏伟的大厦辛勤地铺砌着一块块坚固的基石。他撰写出我国第一本图案教材《图案讲义》(1917年由杭州甲种工业学校石印出版);他绘编了我国第一册图案参考资料《图案》(1929年开明书店出版):他著述了我国第一部图案技法理论专著——《图案法ABC》(1930年ABC丛书出版社出版);他独自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的学馆——“尚美图案馆”(1923年一1927年):他组织举办了我国第一个工艺美术作品展——“广州美术学校图案科师生作品展”(1929年广州)。就在《图案》一书的序言里,他写道:“在国内研究图案要想找一册适当的图案集来作参考。非常难得,于是渴望这等图案集者,往往向日本书铺里去购求。可是日本的图案,大多数总带些日本风味,不合我们中国人的口味,而且价值又昂贵,难期普遍。这种情形,大大阻碍研究者的兴味。中国图案的不进步,这也许是一种原因。为思弥补此缺恨,便选了些平日的图稿.托开明书店付印……”为了祖国工艺美术事业的普及、进步和繁荣,父亲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深情!


1989年我和有光为了编写《陈之佛研究》收集有关资料时,不仅收集到很多父亲历年来有关工艺美术的论著,而且还获得了颇为丰富的早年设计的作品和图案。其中丝绸图案和封面设计最引人注目。丝绸图案:根据印记考证,是20年代“尚美图案馆”时期的作品。共计108幅,纹样取材广泛,风格新颖,手法多样,色彩雅致。虽是七十多年前的图稿,今天看起来,仍感非常新鲜和亲切。封面设计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是《东方杂志》。当时,父亲应主编胡愈之先生之约,在教学之余,从事这一工作。从1925年第22卷起,到1930年第27巷止(每年为一卷,是半月刊,共计24册)连续6年,基本上都是他设计的。他力求做到每期均有不同的面貌,并且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和民族气魄。如一开始设计的第22卷第21号封面,书名用挺劲,秀丽的书法体,下端用汉代石刻中的人物、车马作装饰。“要目”用传统的直式排列,配以乌纹的花边,显得庄重,活泼,有生气。第22巷第22号,表现形式有了很大变化。构图采用以直捧为主的对称形式,两边的装饰是不多见的新式纹样。由于艺术处理上匠心独具,给人以别出心裁的形式美感。而第24卷第14号,第25卷第20号又采用了波斯、埃及风味的装饰,别具异国情调;第27卷第6号,第8号,则用不同形式的满地纹。上书正楷《东方杂志》四字,期刊卷号,年月日均取横排,显得朴素、端庄……这些煞费苦心的艺术变化,令读者感到清新优美,一经过目,难以忘怀。据说因此当时的《东方杂志》发行量也明显地增加了。由于《东方杂志》装帧设计的成功,郑振铎先生又来相约为《小说月报》作封面设计。该刊原为“鸳鸯蝴蝶派”刊物。“五四”运动后,大加改革,成为主要的新文学期刊之一。原封面单调呆板,一经父亲设计,立即得到了改观。以生动、活泼、多样的艺术风姿出现。试看他1927年的12张封面(第18卷1至12号),每张都以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女性形象展现。有的手捧香盒、漫步海滨;有的双手掬花,亭立花丛;有的婀娜多姿,神态轻盈:有的荷下静坐,远眺夜空;有的虔诚默祷,宁静闲谧;有的月下沐浴,潇洒脱俗:有的斜依花丛,沉思冥想;有的欢聚塘边,轻歌曼舞;有的假寐郊野,心旷神怡:有的吹奏管乐,似神似仙;有的饲养麋鹿,怡然自得,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想。再看他给《文学》月刊设计的封面,则又使用了绝不相同的另一特色。以几何形式的处理手法,描绘火车、厂房、方向盘及腾空的奔马。寓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必然以不可阻挡猛势向前发展。因为《文学》是《小说月刊》被迫停刊后于1935年改名诞生的刊物,它得到茅盾、胡愈之、郑振铎、鲁迅和《左联》的支持赞助正式创办起来的,可能是父亲表达他对这刊物的良好祝愿吧!


建国后,父亲虽然任教学、行政领导工作,社会活动非常繁忙,但他仍然不遗余力挖掘、整理、改造、发展我国的传统工艺,并使一批濒临绝境的工艺行业获得了新生。他为南京云锦研究所的成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为苏州刺绣的发展提高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无锡泥人、常熟花边、扬州漆器等工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为工艺美术设计人员义务讲学。参与各种工艺美术的指导、评选工作:出国考察工艺美术的状况;参加全国工艺美术教材的编写……可以说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着我国的工艺美术事业。


父亲虽然在不惑之年才专心致志研习工笔花鸟画,但成就很大,名声很响,可谓大器晚成。一生所画的作品,不下五百余幅。抗日战争时期就开过三次个人画展,作品订购一空。1942年3月1日,在山城重庆,他首次举办《陈之佛国画展》。全家为之操忙,展出的那天,会场人头涌动,观者络绎不绝。一幅幅意境优美、构图新颖、色彩雅致.富有装饰情趣,诗书画合一的工笔花鸟画,使人耳目一新,给死气沉沉的大后方,添加了一帖兴奋剂,他用美在感化着人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瞩目。著名学者潘菽、李长之撰文称赞:“陈之佛先生是我所认为当代画家中最具有艺术风度的一个人,”“从他每一幅画面上无论谁都能看得清楚的。他已由熟而巧,浸浸乎出我入纪了。”“我们希望社会人士能认识到他这次的展览是数年来最具特色而值得注意的一个。我们更热切的盼望中国画风的转变将自此而开始。”著名书画家陈树人、沈尹默、柯璜、孔德成、傅抱石、邓白都题诗赞颂:“谁知现代有黄筌,粉本双勾分外妍。艺术元凭人格重,似君儒雅更堪尊。”“肯以颓唐趋俗媚,要从刻划见天真。老莲家法君余事,直逼黄筌与问津。”“雪翁逞遐想,落笔世所稀。既擅后蜀意,复具南唐奇。……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文化名人郭沫若,为他的画赋诗三首:“普天皆冰雪,依旧要开花。花开能几时,转瞬逐风砂。但能图快意,自我为荣华。刹那即悠久,悠久亦刹那。”“天寒群乌不呻喧,暂倩梅花伴睡眠。自有惊雷笼宇内,谁从渊默见机先。”“月季何娟娟,碧桃殊绰约。纵无知音赏,双双有黄雀。黄雀长相伴,花开永不落。任它寒暑易,此情相照灼。”表达了他们对父亲艺术和人品的钦佩之情。


父亲无论是严寒酷暑,在公余之后,便伏案作画,画画成了他业余的专业,我常劝他休息,他总是乐呵呵地说:“画画就是我最好的歇息。”我还信以为真,但在1959年我陪伴父亲绘制国庆十周年献礼作品时才领略了这“歇息”的滋味,平时父亲作画,是在写字台边搭块大案板。这次因画太大,便借用学校会议室的乒乓台作为工作场所,南京的夏天是有名的“火炉”,人不动都难熬,父亲除一日三餐外,从早到晚都笔不离手,怕风吹纸动。不开电扇,门窗也不能大开,靠一盆冷水,取得一点凉意,汗流夹背时,用一条汗巾拭擦,累得直不起腰时,我就给他捶一捶背。那丈二匹的巨幅《松龄鹤寿》图,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一笔一笔勾划、渲染完成的。这时父亲已是六十三岁高龄了,使我深深感受到每一幅画都凝注着他艰辛的劳动和心血。父亲作画,是感物而动,动而生情,情注于画,画感于人,倾注着满腔的激情,所以时代气息也特别明显。他早期作品,题材多为《寒汀孤雁》《秋塘露冷》《寒梅冻雀》《雪里茶梅》;设色崇尚清淡、雅洁,明丽;题画爱用“堪与菊英称晚节,爱他含雨拒清霜”,“独凌寒气发不逐众花开”,“色幽不媚香远益清”,表现他当时那种洁身自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建国后,父亲焕发了青春活力,激情满怀,这一时期作品题材宽广、风格多样,显得清新、明快、开朗。有灿烂典丽的《春江水暖》《海棠绶带》《花荫觅食》,有恬静安谧的《芙蓉幽禽》《樱花小鸟》《梅树栖鸠》,有生机勃勃的《岁首双艳》、欣欣向荣的《和平之春》和气势宏伟的《松龄鹤寿》。


父亲一生,淡泊自奉,从不讲求生活享受,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真理。待人接物,忠实诚恳,和蔼可亲,对待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他为祖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文艺事业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陈修范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1-03-02 13:03
上一篇:对我省花鸟画的现状和创作谈一点看法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