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争鸣评论 >
  • 北人南画

    亚明 江南出才子,北国多豪杰。山水画家周晓光以北方汉子之胸襟,兼江南洒脱飘逸之思维,纵横笔墨山水之间,可谓得天独厚矣。 自幼受父亲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喜欢山水画,从少年起即从临摹入手,走上了自学之路。35岁时经罗工柳先生的举荐,投江苏省国画院,随我学画,至今已十七八年了。 塞外的风,沂蒙的雨,生活的磨难造就了他坚韧执著的性格。他懂得要想在人生之路、从艺之路获得“真、善、美”并不容易。条件再艰苦,他也从不放下手中的画笔,刻苦追求,矢志不移。他坚持走了20多年的自学之路。这是很难得的。 来南京后,晓光用了1...

    评论 日期:2016-01-24
  •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李治元 周晓光的山水画,大幅见势,厚重奔放,雄浑气魄,笔墨仓莽,突现出北方硬汉的胸襟。小品则以情动人,红杏翠竹,细雨江南,婀娜多姿。他是一位擅作大画又能入微的山水画家。 晓光笔下的高山大川、劲松流云,就是他胸中意气的流淌。几十年来,他一丝不苟、刻苦耕耘,外师造化是他的创作之根。长白山、沂蒙山是他的老友,苏、贵、湘、皖是他的新朋。他六上黄山,三渡峡江,登长城、赴巴蜀,收藏奇峰美景。长期的生活积累,使他中得心源。他创作的通景画巨制《叠嶂西驰》气势恢宏,笔墨浑重,是一幅难得的有震撼力的佳构。在书画院展出时,许多...

    评论 日期:2016-01-24
  • 周晓光其人其画

    张月霞 清代画家沈宗蹇说:“北方山水雄浑而奇杰,人生其间,得其气之正者,则刚健爽直。”山水画家周晓光得北方山水滋养、民风浸润,养成了豪爽、率真、质朴的个性。当他“率其性发为笔墨”时,遂使其作品呈现出格调激越、气象阔大的壮美意境。难怪一位评论家这样评道:“观其画如观其人,晓光笔下的高山大川、劲松流云,就是他胸中意气的流淌。”“西驰叠嶂接昆仑,百川东流汇海门”“太湖万顷波,黄岳入高天。”这是周晓光为自己的山水画《叠嶂西驰八景图》《阳山春早八幅通景》所作的题画诗中描写山水的句子,气势博大,尽显大自然阳刚之美。周...

    评论 日期:2016-01-24
  • 雄浑与清奇——晓光山水画印象

    杨浪 晓光的真迹,我迄今无缘谋面,是他那本印刷不算精美的画集引起我的兴趣,也算“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些年很有些不甚知名的新人新酿很值得人们品味。晓光的画该算是“雄浑”一路的。他笔下的山水磅礴遒劲,泼墨如云龙腾滚,走笔激昂大气。他笔下的水奥境奇辟,留白自然天成,沉郁处有深然之意。他做林木,多用渴笔皴然,悠悠然,郁郁然,似筋脉联络铺陈在山水宽阔的体面之间。 大抵“玩雄浑”的画家都要涂抹些个大山大水,就像“豪放派”的词人总吟出些“大风起兮”、“大江东去”一样,然而,画者笔下之山往往是胸中块垒的倒影,创作者情起的...

    评论 日期:2016-01-24
  • 江苏国画院中的北方汉子——记画家周晓光

    戈 父 用这样的题目叙述晓光,并不仅仅以貌取人。他的性格,他的画笔,也无不是如此。文如其人,画何尝不如其人呢! 今年四十五岁的晓光,河北沧州人。他的青少年时代在北京、东北和山东度过,那里有他的启蒙师长,有他乐于攀游的长白山和沂蒙山。他的雄朴的画笔和他壮实的体魄一样,都是在北方奠定的基础。 然而,在他学业的关键时刻,却来到了大江南岸的古都——石头城。那是他三十五岁的时候——进修于江苏画院,并拜师亚明门下。两年后,他调入画院,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 晓光属于画坛的“苦学派”,这一名词借用于李可染先生。李...

    评论 日期:2016-01-24
  • 返朴归真与润物无声——周晓光的山水艺术解读

    安 生 当今世上,能画山水之人如过江之鲫,但真正令人过目难忘的山水画却十分难得。细细琢磨原因,坦率地说,我以为这与多数作画者的学识和修养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这倒不是“画以人重”,而是“画如其人”。一位画家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必然会在其作品中有着不可掩饰的流露,但往往就是这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区分出了作品格调的高下雅俗。是以倪云林之画格冷逸,王蒙之意态洒脱,赵孟頫书画多贵气,皆是气质修养不同所致。因此,一位成熟的山水画家,除了热爱自然,只有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去吸取养分,陶冶性情才能达到放达高逸的境界,...

    评论 日期:2016-01-24
  • 傲雪送寒香 管领春去来——记著名画家傅二石

    王其美 活跃于当今画坛的傅二石,他的名字虽不及他的父亲、国画泰斗傅抱石那样名震遐迩,却也越来越为海内外人士所熟悉,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了。他曾几度访问日本、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也曾远赴北美、澳洲及东南亚诸国,举办画展,进行访问和文化交流。他的作品以其深厚扎实的传统功力、刚健清新的风格面貌,新颖广泛的绘画题材和富于变化的绘画技巧,赢得了不同国家、不同阶层观众的青睐。近几年来,傅二石在海外举办的画展屡创佳绩,引起轰动,甚至刮起了“傅氏旋风”。 海外观众对傅二石的浓厚兴趣,不仅来自他的高超的绘画艺术,也来自他的可称当...

    评论 日期:2016-01-24
  • 精酣神足写云山——傅二石山水画艺术亮点面面观

    丁涛 供职于江苏省国画院以山水画名世的傅二石先生,虽届古稀之年,而童心未泯。这童心往往通过豁达乐观坦诚宽厚的本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又通过那真实善良刚毅坚韧的心性,铸熔到审美的艺术创造活动中。有趣的是,作为驰名中外的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次子,书香门第、名人之后,与他的兄妹们一样,事艺而不为家学所囿,不甘于邯郸学步、亦步亦趋,而是本于父辈“其命惟新”的精神,高扬起创造的风帆,力求在艺术征程中,各树一帜,“各美其美”。二石先生长期辛勤躬耕于中国画园地。擐甲挥戈、开掘艺路,已然形成了属于一己的艺术个性。他的...

    评论 日期:2016-01-24
  • 创造大美的新境界——傅二石先生山水画印象

    席小平 当代著名画家傅二石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气、豪爽,既有着长者风范,又有着文人的儒雅。他是当今画坛为数不多每每敢于直言不讳,肯发表自己真知灼见的人,他更是当今画坛成绩显著,成功地将自然与人物精神有机融合在中国传统大山水画领域继承、发扬和创新中颇有建树的艺术家。 首次观傅二石先生的山水画是几年前,那是一个新年的清晨,我拿起一册朋友送来的崭新的挂历,只见画面气势开张、云腾雾润,那清新的意境,明晰的思路,秀美而高雅的格调,顷刻间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作品中浸透着的是那种放达的性情,如大海般的气魄,乃...

    评论 日期:2016-01-24
  • 青山无古今——傅二石的山水画

    冯远 中国的山水画艺术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许多的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一道组成了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山水画的璀璨星空。今人在古代先贤圣哲智慧光芒的指引下,同时也在开拓着属于现在,属于当下的星空。我们与古人相对的是同一座山峰,同一处亭台,同一泓清流,不同的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思想观念已经与古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无论如何变化,当代艺术家的血管里所奔流的始终是得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热血。江山如一,心性如一,所变化者,面目,这其中的奥妙,也正显现着古老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玄机。 傅二石先生的山水画创作源...

    评论 日期:2016-01-24
  • 俯仰天地 气韵相生——解读傅二石山水艺术

    张荣东 画家傅二石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数年前,我常独自到灯影闪烁的金陵拜访傅二石,傅厚岗6号,在他爽朗的笑声中感受历史的烟云。我也多次观傅二石先生挥毫泼墨,体悟笔墨间的山水清音。画家为画,实是写心,那种俯仰于天地之间的人生感喟,都化作笔下清新的流泉松壑、天边浮云。观傅二石其人,顿悟其画;观其画,则又如见其人。 傅先生仪貌堂堂,风神卓然,七十年生活风霜的磨砺,没有销蚀他的精神。他的性情也近于他笔下的松,心与烟霞为侣,临风而观万象,胸怀坦荡明澈,有潇洒飘逸的士子情怀。也缘于此,他能笑对人生风雨。他曾经在...

    评论 日期:2016-01-24
  • 丹青解我意 共赴云山游——傅二石山水画中的自我意识窥探

    李蓉君 甫一打开傅二石先生的画作,很意外。眼前宽阔的境界、宽厚的情怀、稳健的笔致、明朗的情绪、内敛的气质,全然不同于从潜意识里迅疾蹦出的傅抱石山水画中笔致放逸、气势纵横、水墨淋漓、激情贲张的艺术符号。 在人人争相趋附于大师光环之下的今天,评价傅二石的作品,要连同其父傅抱石并以之作参照,这于傅二石先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是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和自我主张的人,他的作品已是一种自我的声明。对于一个有“我”的人,任何一种强加的依附,都是对他的不敬。在第一瞬间将傅二石与傅抱石作一关联,出于潜意识和不自觉。然而,此刻将...

    评论 日期:2016-01-24
  • 探寻造化万物之美——访傅二石先生

    张荣东 画家傅二石曾历经磨难,但命运的多舛并没有销蚀他的艺术精神,他总是笑对人生。他遍历名山大川,以如椽之笔,画胸中丘壑;他乐见新朋旧友,多少伤心事,尽付笑谈中。傅二石曾画过一幅《醉僧图》,题款是清人黄易的一副对联:有酒学仙,无酒学佛。从中不难品出傅二石那种自然放达的性情,这也颇具其父傅抱石之风。有了这样的性情,才会有那种气蕴山河的艺术胸襟,才会有对人生艺术的沉醉与痴迷。 傅二石的山水画云蒸雾润,气韵生动,与傅抱石的大气磅礴相比,更多几分灵秀婉丽。他并不固守家学,也不追求个人艺术风格的恒定,和他的为人一样...

    评论 日期:2016-01-24
  • 为山河立传 替造化传神——傅二石先生的山水画艺术

    叶康宁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艺术这个庞然大物被好事者“船载以入”,在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不少主张国画改良者“慭慭然莫相知”,“以为神”,于是也在国画领域玩起了现代艺术。“都市水墨”、“现代水墨”、“实验水墨”⋯⋯你方唱罢我登台,城头变换大王旗。然而在热闹和喧嚣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浅薄与浮躁,还有民族自卑心理的潜滋暗长,民族虚无主义的甚嚣尘上。我们为画道的衰颓掬泪,为艺术的没落叹息。所幸山穷水尽之时,必是柳暗花明之处。傅二石先生以持之以恒的艺术追求和雅俗同赏的艺术面貌应时而出,在民族绘画与民族审美的自信...

    评论 日期:2016-01-24
  • 走近黄山 笔醉墨酿出真情——著名山水画大家傅二石先生用画笔诠释天下第一

    应稼昌倪洁 画家傅二石多次去黄山写生,近年创作了一批黄山题材的山水画作品,《黄山北海远眺》就是其中的一幅,还有《劲松图》、《清凉世界》、《云深不知处》、《云涌苍山》、《到黄山拜石》、《玉屏风云》、《奇峰出奇云》等,从这些作品中可感悟出黄山的丰富多姿与变幻莫测,真可谓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在与画家傅二石谈及创作黄山题材的艺术时,他颇有感触地说:“奇松、怪石、云海是我表现黄山独特地貌的元素,到黄山写生,不管看见的是什么山,都不能完全追求它的实际形状,而呈现在笔下的应该是‘胸中的黄山’,是将得来的感...

    评论 日期:2016-01-24
  • 我看华拓先生的青绿山水作品

    潘知常 今人提及中国画,往往会以为就是水墨山水,其实并不尽然。这样的看法,只是以偏概全,甚至是一叶障目。中国画的主流当然是水墨山水,但是,这并不排除还有其他的支流,而且,中国画也并不是一个“过去时”,作为一个美学的传统,它的关键当然应该是在“传”,而不在“统”。那么,未来的中国画的主流就一定还是水墨山水吗?也一定,但是,也不一定。 其实,在中国美术史上一直就存在“先有丹青,后有水墨”的说法。而且,在中国,所谓绘画的“绘”,当然也就是指的对于色彩的关注,所以,它才会又被称为“丹青”。看看唐三彩,就应该能够想...

    评论 日期:2024-12-23
  • 艺术之泉

    在与时舒卷徐惠泉作品展作致辞 很高兴再一次参加徐惠泉先生的与时舒卷展览。两年前,我曾在苏州高新区国画院参加过同名的展览。当然,同名不同展,同名不同时,今天是在江苏艺术馆展...

    评论 日期:2024-12-22
  • 各家评说

    葫芦能肥,将色化开运用,此上法也。笔如枯藤,色能揉入,色中有墨,可师也。 林散之 莲塘生奇趣,鳞赤逐清波,古法贵今样,冠南制妙图。 程十发 吴冠南,是颇有学养的艺术家,以写意花鸟画见长。他的花卉典雅灿烂,沉郁浑朴,用笔之老练,用墨(尤擅长用焦墨)用色之大气,书法诗文之功力,都可以看出他的传统艺术修养和善于在传统大师中汲取适合自己灵性的营养。他还大胆消解花鸟与山水的边界,运用平面构成法破传统构图程式,章法开合大度,赋予作品以新的面貌。他利用宣纸和水的特性,创造出一种如诗如梦、清雅寥廓的意境,观者如沐春风,心...

    评论 日期:2024-12-21
  • 困惑与新生——阅读吴冠南

    一 画史上,虽然梁楷有《泼墨仙人像》,翻阅有关史料梁楷本人并没有把他的画称为“泼墨仙人像”,“泼墨”二字恐怕还是后人一厢情愿地加上去的。近代黄宾虹老爷子的“五笔七墨”大法中关于泼墨之“泼”与他的创作实践相比较,无疑又用了障眼法来糊弄后人。这里的“泼”不是动词,用小碗小碟把墨或彩泼洒到宣纸上谓之“泼墨”或“泼彩”,老爷子还没有浅薄到这一地步。如果非要给“泼”作字面的诠释,应为撒泼之“泼”或泼辣之“泼”,是一种墨彩形态的表述,是大度,热烈,张扬,淋漓式的外向性的墨彩运用理念,是属于绘画美学范畴的概念。呜呼,大...

    评论 日期:2024-12-21
  • 《山河万象》之想象

    前不久,山河万象薛亮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我因有其他活动安排,没能进京观展。这几天,该展在省现代美术馆办回顾展。在前往观展欣赏其作品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词:...

    评论 日期:2024-12-20
  • 2005年贺成画展艺术研讨会综述

    一、视野宽广,力写精神 贺成坚持与时俱进,总以昂扬的激情关注社会人生,突出对时代人物精神气质,内在人格的把握、挖掘,以大写的气度追求人物画丰厚的精神内涵,和时下许多“静物画”式缺乏情感的人物画形成鲜明反差。他主张“美我心灵、悦我耳目、奋我精神、壮我国魂、拥抱时代、回报人民”。 二、借古开今,雅俗共赏 贺成曾沉潜于中国文化传统海洋,从深厚的绘画传统中走出来,又将汉韵吴风、民间艺术巧妙地糅合,发扬时代的新美、新貌,构架出自己的大雅大俗新意境,他的军事画多借鉴山水画的皴擦点染,显得苍劲厚拙,他的古装人物画多得力...

    评论 日期:2024-12-14
  • 杨耀宁的山水画是如何画出来的

    杨耀宁先生给人的感觉总是很年轻。问他健身秘诀,他憨憨一笑:画画就是运动啊!每天画画,每天健身! 也有很多同行追问:你的画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色彩感如此强烈,“具有穿透力的色彩如同布满人体的血管一样,潜移默化地流动并渗透在造型的每个角落,成为造型脉络的一部分”(周京新语);画面上有西画的层次感、空间感、堆积感,同时又表现出纯粹的中国...

    艺海拾贝 日期:2024-12-13
  • 印着血痕的倔强

    魏长健 徐善12岁那年因为喜欢绘画,跟着同学魏镇进了魏紫熙的画室,成为魏老的得意门生。是魏紫熙指导徐善掌握了傅抱石用笔用墨的精妙。 徐善的笔性属于苍茫灵动一路的,画面多为古朴荒寒的意境。他的表情和语言也是平和低调的,即使发火嗓门也不高。如果仅仅从他的艺术风貌和言行特质上打量,谁都不会把倔强二字与这位儒雅的画家连在一块。这位从小...

    评论 日期:2024-12-12
  • 徐善话画

    甄灵 我不懂画,但是很荣幸认识几位书画家。而且更荣幸的是,他们每一位都极具才华,极具性格,极具真情。 我认识徐善老师时间不长,来往的次数也不是非常多,但是每一次交谈,都感到周围空气中洋溢着他的率真和豁达。 对于绘画的目的,徐善说:“我觉得绘画应该去追求自感和感人的东西,就是你自己首先有感动,有激情,有表达。” 对于...

    评论 日期:2024-12-12
  • 五彩石的魅力

    徐累 对于那些在动乱之秋仍作艺事的中年画家来说,他们有着后生们所不能理解的苦恼,这种苦恼在以后演变成一股动力,即如何使艺术从不堪重负的扭曲状态,重新回归到属于艺术本体的原点之上,正常地释放生生不息的创造能量。大概多数中年画家都经历了这样痛苦的思考、抉择和蜕变过程,而且越来越成功地显示出自己的良好素质和韧性。时至今日,面对新时期...

    评论 日期:2024-12-12
  • 宁静·幽雅·深沉之美

    马鸿增 画家徐宁,从事水墨人物画创作已五十余载,本已驾轻就熟,却出人意外地“花甲变法”,推出崭新的“蓝色水乡”系列。他从单色的花青作画,文人笔意中糅合了蜡染,青花瓷、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因子,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江南水镇特有的历史感和蓝色调;于是,宁静、幽雅、深沉的氛围和陶醉于其中的心境尽出之。 画家认准传统中国画纵墨写意,纵彩...

    评论 日期:2024-12-12
  • 清新典雅绚丽多姿——读徐宁先生的艺术人生和人物画艺术有感

    唐朝 徐宁先生从事美术事业,至今已近六十年了,他历经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各个时期,是一位一直辛勤耕耘在美术事业上的勤奋画家。早在五六十年代,年轻的画家就以勤奋的创作,活跃在各种文化生活中,在各级艺术展览活动中崭露头角,以他的天性聪慧和艺术天赋,在生活中刻苦磨练,而成为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并在全国美术家协会恢复后成为首批全国美术家...

    评论 日期:2024-12-12
  • 笔墨精妙格调高雅

    喻继高 徐宁,中国画坛实力派人物画家。自幼得力于家学熏陶,弱冠之后,沉埋于中国画之钻研,承继历代人物画之优秀传统,着力表现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兼作古代仕女人物画,并一发而不可收,显示出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其绘画具有坚实的笔墨功力和鲜明的艺术个性。作品为国家重要馆所、艺术殿堂和国内外众多中国画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所收藏。 ...

    评论 日期:2024-12-12
  • 清新透澈的典雅之美——徐宁人物画浅谈

    汪为胜 新世纪的人物画已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当代画家尤其是中年画家往往出现人们难以理解的苦恼。这是因为这年龄段的画家,大都深受五十年代“笔墨加素描”写实主义的影响,面对新时期的意识观念,一方面他们力图摆脱写实既定的模式,一方面又探窥适合自己表现方法的艺术语言。这便带来一种困惑,是挖掘传统的“回归”,还是引进西方的“折中”。倘若深...

    评论 日期:2024-12-12
  • 艺术品格的震撼力——著名画家徐宁人物画艺术谈

    为生 中国美术史发展证明,传统不能沿袭,创作具有时代新杼的作品,是中国画今后的唯一走向。对著名人物画家徐宁而言,如何革故鼎新,一洗旧面,一直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 徐宁从事美术专业创作50余年,他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构筑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视为宗旨,强调写生,妙合自然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组画“橄榄坝的人们”,为...

    评论 日期:2024-12-12